《创伤疗愈之路:从回避到重生》——罗伯特·T·穆勒博士教你如何引导创伤幸存者走向康复与成长

作者:

日期:2024-10-09

出版:

  • 179
  • 0
  • 0

作品总结

《创伤康复指南:解锁心灵,从逃避迈向成长》

《创伤与心灵解锁之旅:从逃避到康复与成长(Trauma and the Struggle to Open Up: From Avoidance to Recovery and Growth)》一书,由罗伯特·T·穆勒博士倾力撰写,荣获2019年国际创伤与解离研究学会书面媒体大奖。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如何与创伤幸存者建立治疗性的关系,引领他们踏上康复与自我成长的道路。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创伤经历的核心都是人际关系的破裂或扭曲。然而,同样地,正是这些人际关系成为了创伤愈合的关键。本书根植于依恋理论与创伤理论,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心理治疗中的关系纽带,帮助患者实现自我认知与创伤疗愈的双重突破。

罗伯特·T·穆勒博士以坦诚而贴心的笔触,辅以丰富的案例解析,为我们展示了构建并维系强大治疗师-患者关系的必要步骤。这种关系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更推动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书中满载实用的技巧与流程,为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份通往高效创伤治疗的详细指南。


信息爆炸时代:新闻看得多,心却越来越“冷”

在这个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我们总渴望第一时间掌握全球的风云变幻,但这份求知的欲望往往伴随着不小的代价——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底线。想象一下,每天平均超过六小时的网络时光,其中大半又是在社交媒体上度过的你,是否也感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当我们被源源不断的负面新闻和令人压抑的视频“狂轰滥炸”时,一种名为“麻木”的效应悄然滋生。这种麻木,专业术语称之为“脱敏”,它指的是在反复接触某一类信息后,人们对其产生的情感、认知乃至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换句话说,看得多了,心就“硬”了,曾经的触动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研究已经证实,频繁接触暴力信息的人,很可能会对暴力行为产生脱敏,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暴力场景时,内心的波澜会小得多,甚至可能变得冷漠无情。这不仅仅是对暴力而言,其他类型的负面新闻,如灾难、不公等,同样可能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中逐渐失去对苦难的共情能力,变得“见怪不怪”。

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追求信息的广度,更应学会筛选与自我保护,避免让过多的负面信息侵蚀我们的心灵,让那份对世界的温柔与关怀永远鲜活。


新闻看太多,道德底线竟悄悄“降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被各种新闻头条包围得密不透风。但你知道吗?频繁接触负面新闻,不仅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麻木,还会悄悄影响我们的道德判断力。

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道德重复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反复看到关于不道德行为的新闻标题,会让我们对这些行为的愤怒感减弱,道德评判也变得不那么严厉了。这项由Pillai及其团队在2023年进行的研究,通过让参与者连续半个月接触虚构的负面新闻头条,来观察这一效应。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这些新闻标题进行评分,比较他们第一次看到和多次看到后的感受。结果令人震惊:那些多次出现的头条,被参与者认为其不道德程度远低于只出现过一次的头条。这意味着,仅仅多看几次,我们就可能对某些不道德行为变得“宽容”起来。

更有趣的是,研究发现,这种道德判断力的下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同一头条时最为显著。换句话说,仅仅一次的重复接触,就足以让我们对某些不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脱敏”。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隐藏问题,也提醒我们要警惕负面新闻对我们心理和道德观念的潜在影响。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每一条新闻,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重要一课。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