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密码:AI时代下的艺术与创新探索(The Creativity Code: Art and Innovation in the Age of AI )》一书,由著名数学家马库斯·杜·索托伊所著。他曾凭借《素数之歌》一书荣获大奖,此次他又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了创意的未来,以及机器学习将如何颠覆、丰富和转变我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一个编程精良的机器,是否能做人类所能做的一切,甚至做得更好?如今,复杂的算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购买日常杂货、选择伴侣,到驱动投资,它们无所不能。这些算法能够处理的数据量远超医生和律师,而且行动更加精准。多年来,我们一直安慰自己,认为机器无法创造。然而,随着算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日益增强,我们不禁要问:创意的未来是否也将属于机器?
提到人工智能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恐怕没有比牛津著名数学家马库斯·杜·索托伊更合适的引路人了。他曾在第九维度的对称性研究中,将数学的认知推向了令人眩晕的高度。在《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一书中,他探讨了机器学习对创意未来的影响。像Deep Dream这样的程序能制作出足以欺骗杰克逊·波洛克学生的滴画作品;而Deep Jazz则能创作出杜克·艾灵顿风格的音乐。但这些程序只是在模仿,还是真的具备创造力呢?杜·索托伊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驱动这些程序的算法是如何工作的——这让他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数学领域,那里有谜题、有约束,也有诱人的可能性。
与大多数最近关于AI的书籍聚焦于工作的未来不同,《创造力密码》引领我们走向创意新技术的最前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积极且出人意料的与机器共存的未来愿景。
提到一本关于人工智能潜力的书,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枯燥,甚至过于专业,不太适合普通读者。但《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你的想象。它带你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形式多样的迷人跨学科之旅,探索创意的概念和表达。从音乐和艺术,到数学理论和游戏,这本书都一一涵盖。它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能否真正独立创造出一些东西?机器能否踏入一些人认为是人类本质特征——创造力的领域?这个问题虽不新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不可或缺。即使只是稍微涉猎过科幻小说的读者,也可能会对真正自主的机器感到担忧。那么,这真的会发生吗?
嗯,也许不会。或者,至少目前还没有。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大概是吧。
马库斯·杜·索托伊所著的《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一书,总体上对人工智能(AI)真正具备创造力的能力持合理谨慎的态度,这种态度似乎完全基于对人类创造力的定义和概念。在AI能够感受情感之前,它能否像人类一样真正地进行创造呢?或许,这些界限过分限制了我们对创造力的理解。当我们在面对艺术、音乐甚至科技时,会各自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那么人类是否只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就足够了?人类基因中似乎存在一个近乎神奇的创造之地,但无论如何,这本书都会让你铭记每项发明背后可能隐藏的数年努力。直到最近,这些努力还完全依赖于人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随着越来越多曾经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变成机器或AI的领域,创造过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机器创造力的评价往往看它是否足以欺骗我们,但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它们越来越像我们,我们也越来越像它们。这种合作能否产生更多可能性的问题引人遐想,但书中并未给出完全的答案。创造力是一条道路,而非一个瞬间,谁能真正预知未来会如何?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乍一看,《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这本书可能只是又一本探讨“AI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但哇,这真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马库斯·杜·索托伊引领我们游历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这些领域从他的数学专业出发,涵盖了游戏、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简要讨论了什么是创造力之后,我们从DeepMind的AlphaGo这一如今已广为人知的故事讲起。AlphaGo在极具挑战性的围棋游戏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尽管我之前已经多次读过这个故事,但作为围棋爱好者和数学家,杜·索托伊生动地描述了这一胜利为何如此辉煌、如此令人震惊。不出所料,他对数学家们实际所做的工作、计算机迄今为止如何帮助他们以及未来可能发挥的更大潜力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毕竟,数学是迄今为止与游戏最为接近的科学,因为它有预先设定的严格规则,而大多数其他科学领域,我们真的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只能边做边摸索。
关于《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这本书,我唯一稍微有些遗憾的是,书中多次提到了对称性和群论这两个数学分支,如果能稍微介绍一下它们的背景知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那就更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考虑到人工智能可能会接替数学家的一些工作,这听起来难免让人有些不安。而杜·索托伊则给出了一个极为平衡且公正的评价:一些数学领域的AI项目确实对学科发展贡献不大,而另一些则确实在蚕食数学家的工作。
不过,我最喜欢的章节还是关于音乐的那些。作曲理论本身就带有一种明显的算法色彩,而杜·索托伊对此的探讨简直令人陶醉。我对巴赫的很多作品都很熟悉,但《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却不太了解。杜·索托伊很好地论证了这部作品是算法应用的一个杰出范例。据说,巴赫曾被腓特烈大帝要求即兴创作一首基于一个极其复杂“旋律”的赋格曲,作为一次挑战。巴赫不仅当场创作了一首三声部的赋格曲,还继续创作了11种不同变奏,运用了各种令人惊叹的手法。一个特别的加分项是,我可以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在Spotify(它本身也是一个很棒的算法应用)上找到《音乐的奉献》并聆听它。
对于《创造力密码:AI时代的艺术与创新》这本书中有关艺术的章节,我并没有那么着迷。在现代艺术领域,可以说很难界定什么才是好的艺术(杜·索托伊指出,如果你知道技术上看什么,就很难伪造一幅杰克逊·波拉克的画作……但我仍然觉得他的画作视觉上杂乱无章,我不会把它们挂在厕所里,所以我并不在乎它们是否难以复制)。在创造力和随机性之间有着如此随意的界限,因此很难过分担心人工智能能做什么——这似乎只是时尚的问题。尽管这些章节仍然很有趣,但对我来说意义不是特别大。不过,当他谈到写作方法时,我的兴趣又被重新点燃了,尽管那里没有提到任何可能很快取代人类工作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创造力之间完美融合的佳作,杜·索托伊以其惯有的魅力和清晰的表述方式进行了阐述。非常棒。
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太迷人了,即使(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机器大多只是在模仿创造力。我特别喜欢第十一章关于音乐的部分,但每一章都非常精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