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一书,深刻剖析了当今社会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身份政治”这个词如今无处不在,从竞选演讲到课堂讨论,再到线上线下媒体,它都成为了引发争议的话题,加剧了社会的对立。然而,这个被频繁引用的概念,与其最初由激进的黑人女权主义团体“科姆巴希河集体”提出时的含义已经大相径庭。科姆巴希河集体从黑人女同性恋者的立场出发,明确提出了旨在跨越差异、建立团结的政治观点。而如今的“身份政治”,却常常被用作一种工具,将人们团结在越来越狭隘的群体利益周围,形成了一种排他性的、对抗性的政治态势。 这本书通过深入剖析“身份政治”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权力阶层如何利用这一概念来操控社会舆论,巩固自身地位,以及这种操控对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它提醒我们,要警惕身份政治被滥用,避免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公正的绊脚石。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在其著作《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身份政治所面临的困境。他并非全盘否定身份政治本身,而是指出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塔伊沃深入研究了全球黑人激进主义传统,并对种族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理解。他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过程:一个原本具有激进色彩、旨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身份政治概念,是如何被权力阶层——包括政治、社会和经济精英——所利用,从而丧失了其政治实质和解放潜能的。 这些精英们巧妙地利用身份政治,将其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将原本应该促进公平、正义和包容的力量,扭曲成了巩固自身地位、排斥异己的手段。塔伊沃的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精英操控下的身份政治迷局:激进理念如何沦为权力工具
精英掠夺下的身份政治:如何跨越差异,共筑美好世界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在他的著作《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中,为我们揭示了权力阶层操控身份政治的复杂过程,并为我们摆脱“阶级”与“种族”二元对立的困境提供了重要思路。
塔伊沃深刻指出,精英阶层通过操控身份政治,将原本应促进公平、团结的力量转化为巩固自身地位、排斥异己的工具。他反对这种精英化的身份政治,倡导一种基于激进团结的建设性政治。这种政治理念鼓励我们跨越差异,共同组织起来,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在塔伊沃的引导下,我们不再局限于“阶级”与“种族”的二元对立中,而是看到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重要性。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追求社会公正和进步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他2020年在《哲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在场特权:精英掠夺与知识服从》的主题。虽然书中有些见解颇为有趣,但我觉得我已经快把身份政治这个话题给“嚼烂”了。不过,塔伊沃认为问题不在于身份政治本身,而在于它被精英阶层所掌控。这个观点虽然不错,但也不算特别新颖。据我所知,马克思主义对身份政治的批判从未否认过性别、种族、性取向等“身份问题”的重要性,而是指出这些问题被用来为“交叉帝国”辩护(我非常喜欢这个表述)。
另外,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比如,特朗普(就是那个刚被证实发动政变的人)卷土重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第二次冷战,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全球饥饿,更不用说无法避免的气候变化灾难了。我感觉自己离放纵享乐的生活只有五分钟的距离了,也许我已经半只脚踏进去了(看完这本书的总结后,我就打算去看《卡戴珊一家》)。但是,这种集体梦游般走向灾难的现状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一书,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了不少共鸣。作者对于“知识服从”的批判,尤为引人入胜。这里所说的“知识服从”,是指白人群体将话语权交给(同样属于精英阶层的)棕色人种,以支持已经达成共识的论述。
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很有趣:一位白人女性找到塔伊沃,希望他写一篇关于种族不公的文章,因为她知道他是黑人。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塔伊沃并非典型的非裔美国人,而是美国尼日利亚裔精英的后代。这个开头,既揭示了身份政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精英阶层在其中的微妙作用。
塔伊沃在书中还提到,虽然播客节目的多样性很重要,但不应将其与解决种族资本主义的问题混为一谈。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他强调,真正的团结,而非象征性的身份政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作者认为自由女权主义比自由反种族主义更加令人不悦,但他对于身份政治的批判态度依然鲜明。
在书中,塔伊沃似乎暂时放下了身份政治的话题,转而关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这样的转变,或许能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权力、精英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一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传达的核心信息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提醒我们,与其过分关注曝光度和代表性,不如更多地致力于重新分配社会权力和资源。 书中深刻剖析了精英阶层如何操纵解放斗争,使社会正义更多地沦为形式上的“我们需要多少数量的某个群体在场”,而非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精英阶层并非单一群体,它可以由多种身份的人组成,包括有色人种、女性等。 作为一位亚裔美国酷儿(指非传统性取向者),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观察到无论是异性恋还是酷儿身份的亚裔美国人,都有可能在声称自己在白人占主导的环境中“被代表”的同时,与白人至上主义和其他权力体系站在一起。 尽管书中的表述有时显得较为学术化和术语化,但其主旨思想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自己权力的警觉,并以切实和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分配这种权力(以及权力产生的条件)。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是一部简短却精彩绝伦的作品,它深刻揭示了当下斗争的现状。塔伊沃巧妙地将历史与当前的组织实践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精英阶层是如何掌控了我们思考和实践组织的领域的。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葡萄牙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PAIGC)以及保罗·弗莱雷的历史,这些内容让作者深受启发,并经常回想起《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该书已成为作者思考问题的指南针。如今,作者又可以从奥卢费米·塔伊沃对建设性政治与顺从性政治的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分析中汲取新的灵感。 我们早已厌倦了“文化战争”等话题的炒作。而现在,我们有了“精英掠夺”这一词汇来描述真正发生的事情。 精英阶层掌控世界并非新鲜事,但随着大科技公司日益垄断市场、数百年殖民主义/剥削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以及种族资本主义的加剧,我知道许多人感受到了“精英掠夺”的加剧。 塔伊沃的强项在于将这些重大问题交织在一起,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必须改变应对全球危机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这本书的前几章最为精彩,尤其是当塔伊沃将卡特·G·伍德森的《黑人的谬误教育》中的见解和故事融入其中时,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然而,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较短(不包括注释和脚注,仅有121页),这或许会让读者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一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让读者在每一次阅读具体实例时都能有所思考,且内容易于理解。不论是讲述葡萄牙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PAIGC)反抗葡萄牙帝国主义的斗争,还是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居民对抗密歇根环境质量部(MDEQ)的抗争,亦或是阿代耶与沃尔特·罗德尼的合作,塔伊沃都能将这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讲解得既清晰又引人深思。 然而,在作者的一些论述中,他过于频繁地依赖隐喻性的故事(如皇帝的新衣)或“建造新房间”的理念,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论述的说服力。尽管“皇帝的新衣”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而“建造新房间”的理念也颇具启发性,但作者原本可以用更具体的实例来替代这些隐喻,比如如何废除种族资本主义,或者为什么打破“精英掠夺”至关重要。 此外,塔伊沃在书中还表达了对立场认识论和顺从政治的疑虑。从这些疑虑中,读者可以领悟到“定位麦克风”而非“传递麦克风”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将麦克风放在一个易于接近的位置,以便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对话中来。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将麦克风“传递”给那些正在经历困境的人(如遭受性别歧视的跨性别者),那么我们可能会将新发言者视为象征或符号,而将责任与愧疚感集中在“传递者”身上。
奥卢费米·奥·塔伊沃所著的《精英掠夺:权力阶层如何掌控身份政治(及其他一切)》一书,为我们揭示了权力阶层如何操控身份政治,进而掌控其他领域的奥秘。在书中,塔伊沃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够“定位麦克风”,那么就不再需要“传递麦克风”了。这样一来,所谓的“救世主”角色也就无从谈起。 “定位麦克风”不仅可以在安全的空间中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要打开更多的空间。比如,在公司内部聘请一位(很可能是非裔、印第安裔或其他少数族裔)人士来专门讲述和教授种族主义问题,而不是仅仅邀请他们在某个场合做一次演讲。这种做法能够更深入地推动公司内部的种族平等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在书中,塔伊沃对于立场认识论的定义十分透彻。他提到了利亚姆·科菲·布莱特对于这一认识论的理解,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是一位黑人女性,是现代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之一,但在当今关于立场认识论的讨论中,她似乎被遗忘了。谈到立场认识论,怎么能不提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呢? 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然是一本必读之作,非常及时且富有洞察力。我不禁想,如果塔伊沃能在第二版中加入埃塞俄比亚计算机科学家蒂姆尼特·格布鲁的作品,那将会更加精彩。当然,我也期待着塔伊沃能够出版第二版或者新的著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