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在派对上,面对一桌子三把叉子,完全不知道该用哪把;或者被困在无聊的闲聊中,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别慌,英国礼仪专家威廉·汉森的《Just Good Manners》就像一位风趣的朋友,带着你轻松应对这些社交难题。这本国际畅销书被誉为“抖音时代的艾米丽·波斯特”,用幽默和智慧教你如何在各种场合保持礼貌、魅力、优雅和得体。
威廉·汉森是英国的礼仪咨询师,也是TikTok上的礼仪网红,凭借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圈粉无数。他被《名利场》称为“抖音时代的艾米丽·波斯特”,这位20世纪美国的礼仪权威。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礼仪教科书,而是汉森对现代社交礼仪的解读,涵盖了从外出吃饭到在家看Netflix的各种场景。
汉森强调,礼仪不只是繁琐的规矩,而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关怀。他认为,关心别人其实是在提升自己的修养。比如,他教你如何优雅地结束无聊的闲聊(“抱歉,我得去拿杯饮料,咱们待会儿再聊!”),如何在邮件中既礼貌又坚定(“感谢您的建议,我会仔细考虑,但目前我们倾向于……”),甚至如何设置一张让朋友惊叹的餐桌,堪比美国生活达人马莎·斯图尔特的水准。这些建议实用又有趣,读起来像在听朋友分享生活小妙招。
汉森提出了当代礼仪的六大原则,他称之为“英国礼仪六角大教堂的基石”(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这六个原则是:
原则 | 含义 | 实用性 |
---|---|---|
谦逊 | 保持低调,不炫耀自己,展现自我觉察的修养 | 非常实用,适合任何文化 |
好客 | 让客人感到被重视、舒适和受欢迎 | 实用,与中国待客之道相通 |
耐心 | 倾听他人,给予他人表达的空间 | 实用,提升对话质量 |
幽默 | 学会自嘲,用轻松的方式化解尴尬 | 实用,活跃社交气氛 |
等级 | 指宫廷和贵族的等级制度,如如何称呼不同身份的王室成员 | 较小,主要针对英国文化爱好者 |
被动攻击 | 用含蓄的讽刺或 understatement 应对冲突 | 较小,普通读者可能觉得奇怪 |
前四个原则(谦逊、好客、耐心、幽默)是通用的,能让任何人在社交中更得体。比如,谦逊让你不显得自大,好客让你成为受欢迎的主人,耐心让对话更顺畅,幽默则能化解尴尬。这些原则的核心是:礼仪不是为了装高雅,而是让大家相处更舒服。
不过,“等级”和“被动攻击”这两个原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等级指的是英国贵族社会的层级,比如如何区分“在位女王”“王后”和“太后”,这对普通读者可能像在看历史剧。而被动攻击,比如用含蓄的讽刺来应对冲突(“哦,这个主意……挺有创意的”),可能更像是英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对其他文化的人来说有点难以应用。汉森似乎把这些文化现象当成了礼仪原则,略显牵强。
汉森的书里最吸引人的部分,是那些能立刻用上的小建议。以下是几个亮点:
派对救场:如果你在派对上看到有人孤零零地站在角落,汉森建议你主动搭话,把他们拉进话题圈。比如问一句:“你平时喜欢看什么剧?”这种小举动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让整个派对更有温度。
晚宴节奏:当你举办晚宴时,先吃第一口,但最后放下餐具。这样,慢节奏的客人不会觉得自己拖了后腿,主人也能显得体贴。
啤酒礼仪:如果你给朋友递啤酒,千万别直接给瓶子,得配个玻璃杯。汉森幽默地说:“只有婴儿才直接喝瓶装啤酒!”这个小细节能让你的待客显得更讲究。
握手技巧:初次见面时,握手要坚定但别太用力,像拿湿毛巾一样软绵绵也不行。汉森半开玩笑地说:“我真心希望握手还是正确的打招呼方式。”
这些建议简单却实用,特别适合想在饭局、派对或职场中多几分从容的人。比如,在中国,饭局上主动照顾不爱说话的客人,或者在职场邮件中用礼貌但坚定的语气,都能让你显得更有修养。
虽然这本书以英国礼仪为主,但其中的核心理念与中国文化中的“礼”有不少共通之处。中国人讲究“以礼待人”,注重尊重和体谅他人,这与汉森强调的“让他人感到舒适”不谋而合。比如,汉森建议在社交中多关注别人的感受,这和中国人待客时的热情好客、职场中的谦逊低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汉森的幽默和自嘲也能给中国读者一些启发。在中国,幽默往往能化解尴尬,比如在饭局上用一句玩笑话打破冷场,或者在工作中用轻松的语气缓和紧张气氛。这些技巧能让社交更顺畅,也能让你更受欢迎。
不过,书中一些英国特有的内容,比如王室礼仪或含蓄的讽刺,可能对中国读者来说有点遥远。但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另一个文化的角度看待礼仪,了解不同文化中礼仪的共性和个性。比如,英国人用玻璃杯喝啤酒的讲究,和中国人饭局上敬酒的仪式感,其实都在传递一种对场合的尊重。
尽管汉森的书有趣又有料,但也有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首先,它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指南,更像是一系列关于英国传统礼仪的短篇故事。书中讨论了如何区分“在位女王”“王后”和“太后”,或者什么时候该戴王冠,这些内容对《唐顿庄园》或《王冠》的粉丝可能很吸引,但对普通读者来说有点像“隔靴搔痒”。
其次,书中缺乏一个清晰的礼仪规则整理,比如一个术语表或具体场景的清单。这让读者感觉像在听汉森讲故事,而不是在系统学习礼仪技能。比如,他提到握手是“最好”的打招呼方式,但又加了一句“我真心希望这是对的”,这种犹豫的语气让人觉得他对自己说的规则也不够自信。
最后,书的受众似乎更偏向对英国文化着迷的美国读者(比如喜欢英剧的“英粉”),而不是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社交失误的普通人。对中国读者来说,书中一些英国贵族文化的细节可能显得过于专业化,实用性稍显不足。
这本书适合以下几类读者:
社交爱好者:如果你常年在饭局、派对或职场中“摸爬滚打”,想让自己更游刃有余,汉森的建议能让你少踩雷、多几分从容。比如,他教你如何用一句得体的结束语摆脱无聊对话,或者如何在邮件中既礼貌又不失立场。
英伦文化粉丝:如果你是《唐顿庄园》或《王冠》的忠实观众,喜欢英国的那种优雅和含蓄,汉森的幽默和对英国传统的调侃会让你会心一笑。
想提升修养的人:如果你觉得礼仪是一种生活态度,想通过小细节让自己更有魅力,这本书能给你不少启发。
《Just Good Manners》告诉我们,礼仪不只是老派贵族的游戏,而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艺术。汉森用幽默和真诚,把复杂的礼仪规则变成了简单的生活智慧: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无论是想在社交场合更自信,还是想让朋友觉得你是个贴心的人,这本书都能给你一些灵感。
所以,下次去派对,别忘了给啤酒配个玻璃杯,也别忘了主动跟角落里的人聊两句。毕竟,优雅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点滴小事里流露出来的自信和善良。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