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我国正在应对半导体行业长期的人才短缺问题
我国正在应对半导体行业长期的人才短缺问题
媒体认为多年来我国一直面临这个问题;人才库跟不上我们在半导体芯片技术上的雄心壮志。
而目前我国正遭受半导体行业科学和工程人才长期短缺的困扰。
我国正在努力成为半导体强国
如果有问题的话,那么就是它正在阻碍我国成为半导体强国的努力。
我国的半导体市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超过了美国、欧洲、日本甚至中国台湾地区,而中国台湾地区有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然而,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滞后,暴露出在受疫情影响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新的人才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事实上,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金融研究院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人才缺口从2015年的1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30万人左右。 事实上,据预测,中国《2019-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到2022年仍将短缺约25万名专家。
中国立志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
虽然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但媒体最近的一份报告称,这可能越来越不利于我国寻求在其新兴半导体行业实现自给自足以抵御供应链风险的努力。
但根据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最近的一份报告,这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简而言之,缺乏行业领导者,尤其是在芯片制造方面。
芯片等是手机终端产品中的关键部件
中国目前的半导体就业形势
根据媒体的数据,截至 2019 年底,中国有 510,000 名半导体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 11%,其中 350,000 人直接从事设计或制造工作。相比之下,美国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方面拥有约 280,000 名专业人员。
台积电
并不是说政府没有对此采取行动。回想一下,去年 8 月,在特朗普政府禁止华为从全球代工厂采购芯片三个月后,我国发布了 8 号政策。该政策是一项详细的指导方针,旨在通过税收优惠、支持性融资和更好的培训计划来支持其半导体行业,强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融合。
幸运的是,中国本土知名大学清华大学于今年 4 月成立了专门的芯片学院,而北大也紧随其后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据国家新闻报道,清华的这所半导体学校以清华原有的微电子、纳米电子和电气工程系为基础。目标是培训急需的半导体工程师,并最终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技术战争加剧全球短缺的情况下实现芯片产业自主发展的国家目标。
(参考来源:light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