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书评:《心灵量度:当代心理测量学的概念探索》

作者:

日期:2025-01-13

核心速览

《测量心智:当代心理测量学中的概念问题》是Denny Borsboom所著的一本探讨心理测量学哲学基础的书籍。本书深入分析了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中的测量模型的哲学基础,批判性地评估了经典测试理论、潜在变量理论和代表性测量理论,并探讨了如何改进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背景

·  研究问题:本书探讨了是否可以测量心理属性如智力、个性和态度,以及如何进行测量。同时,书中讨论了在心理学背景下“测量”一词的含义,以及心理测量学中测试效度的核心概念。
·  研究难点:心理测量学涉及复杂的哲学问题,如测量模型的理论地位、测试效度的本质以及如何改进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这些难点需要深入分析和批判性评估。
·  文献综述:作者Denny Borsboom在书中引用了自己和合作者之前的研究成果,如Borsboom和Mellenbergh(2002)、Borsboom, Mellenbergh和Van Heerden(2003)以及Borsboom, Mellenbergh和Van Heerden(2004),这些研究为本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作者也感谢了多位对他的研究有显著影响的学者,包括Peter Molenaar、Conor Dolan、Harrie Vorst等。

真分数

·  概念定义:真分数是经典测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定义为观测分数的期望值。然而,真分数的定义存在争议,因为它依赖于观测分数的期望值,而这些分数是无法直接观测的。
·  理论地位:真分数在经典测试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它与观测分数和误差分数一起构成了测试理论的基础。然而,真分数的定义和解释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问题,导致其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受到质疑。
·  哲学观点:真分数的哲学观点包括现实主义和操作主义。现实主义者认为真分数代表了被测量的心理属性,而操作主义者则认为真分数仅仅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没有独立于测量过程的存在。

潜在变量

·  模型结构:潜在变量模型通过将观测分数与潜在变量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假设的数据生成机制。模型的结构需要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以评估其适用性。
·  理论地位:潜在变量理论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需要一个现实主义的本体论,即潜在变量被认为是独立于测量存在的实体。这种观点在心理测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结构方程模型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
·  因果关系:潜在变量与观测分数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解释为因果关系。然而,这种解释在个体层面上存在争议,因为潜在变量模型通常只能在群体层面上提供一致的因果解释。

测量尺度

·  形式立场:测量尺度是代表主义测量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将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映射到数值系统中。这种映射必须保留经验系统中的信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经验立场:代表主义测量理论关注于制定必须满足的条件,以便能够构建一个表示。这些条件以公理的形式提出,描述了数据必须具备的特征,以便能够构建一个表示。
·  本体论立场:代表主义测量理论明确指出了其核心概念——测量尺度的适当本体论地位。理论不预设除基本的、定性的经验关系之外的存在,表示不是独立于研究者存在的,而是他努力构建的产物。

总体结论

·  测量理论的挑战:心理测量学面临着如何准确测量心理属性的挑战。经典测试理论和潜在变量理论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
·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尽管心理测量学在理论上取得了进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经典测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忽略了模型假设的检验,而潜在变量理论则在因果关系的解释上存在争议。
·  未来方向:心理测量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更好地理解和测量心理属性。这可能包括对现有理论的改进,以及对新理论的探索,以更准确地反映心理测量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