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的电气瞬态》一书,由艾伦·格林伍德精心撰写,它不仅是工程师与学生踏入电气瞬态世界的敲门砖,更是他们解决电力网络和组件中瞬态问题的得力助手。从第一版到第二版,这本书始终秉持初心——传授电气瞬态的基本原理,并培养读者识别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版中,作者不仅深入剖析了瞬态现象的物理本质,还与时俱进地拓展了瞬态问题的计算处理方法,使内容更加全面和新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新增了两章,专门探讨设备建模这一重要议题,详细讨论了各类设备的建模方法、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以及模型与其所代表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为读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此外,随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电力行业引发的革命性变化,书中还专设章节,全面介绍了隔离协调与保护技术,帮助读者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书中配备了更加丰富和完整的插图、图表及实例分析,使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更令人兴奋的是,新增了一章案例研究,通过工程师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建模和计算技术的实例,展示了这些理论知识的强大应用力。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瞬态》一书,由艾伦·格林伍德编著,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电气瞬态的奥秘。想象一下,当电路中的开关猛然开闭,或是系统突发故障时,那瞬间的电路状态变化,就是电气瞬态的直观表现。这个过程虽然短暂,却至关重要。因为正是在这瞬息之间,电路元件会遭受到来自过大电流或电压的极端压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损坏、工厂停产,乃至城市陷入黑暗之中,具体影响取决于涉及的电路规模。
遗憾的是,许多电气工程师对于这种关键时刻电路内部发生的变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觉得它神秘莫测,难以捉摸。但实际上,电气瞬态并非不可预知和控制的“黑魔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它、计算它,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控制它,使其对电路或电力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书这一章节,就将带领我们走进电气瞬态的世界,从基础概念入手,为我们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瞬态》一书,由艾伦·格林伍德所著,深入探讨了电力系统中的“阻尼”现象,并特别关注了RLC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某些观察结果。
我们之前讨论的LC电路都是理想化的,没有考虑任何损耗。但在实际电路中,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来源于电路电阻和设备中的铁损。此外,系统负载也是重要的耗散元件。为了模拟这些损耗,我们在电路中加入电阻。在进行瞬态分析时,为了简化计算,我们通常会先忽略这些损耗。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过电压偏高。一旦我们掌握了电路的基本行为,就可以单独考虑系统损耗对电路的影响。
引入电阻后,电路的自然振荡会逐渐减弱,即产生“阻尼”效果。这一过程发生的快慢,甚至电路是否还能振荡,都取决于损耗的程度,也就是电阻R与电感L和电容C的相对值。
本章专门研究两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并联RLC电路和串联RLC电路,它们的示意图如图4.1所示。这两种电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分析电力系统中许多实际的瞬态问题时,复杂的网络可以被简化为这两种配置之一,从而方便我们进行分析。在许多其他情况下,复杂网络也可以被分解为多个这样的简单电路,它们之间的耦合非常松散,因此可以独立处理,从而得到工程上可接受的准确度结果。
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气瞬态》一书中,艾伦·格林伍德详细探讨了直流电路、转换设备及静态无功补偿控制中的瞬态现象。这些瞬态现象在直流电路中的出现,与在交流电路中类似,主要源于电路条件的突然变化,尤其是开关操作。当遇到雷电等自然因素干扰时,如在高压直流输电线和某些交通应用场合,也会引发电路扰动。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直流电路中的瞬态现象呢?原因在于,传统上中断直流电流的方式会导致与交流电路中产生的电压瞬态有所不同的电压波形。转换设备,如整流器和逆变器,通过连续进行开关操作来实现其功能,这一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所谓的换相瞬态。同样,设计用于电力系统无功控制的设备也会周期性地切换电抗器。为了理解这些设备的运作原理,我们必须熟悉这些瞬态现象。
此外,整流器中几乎普遍使用的固态元件对瞬态现象极为敏感,这进一步凸显了研究这些瞬态现象的重要性。只有深入研究,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元件能够安全、经济地应用于实际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许多机会将瞬态知识应用于实践。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瞬态》一书,由艾伦·格林伍德撰写,深入探讨了电气瞬态下的电磁现象。这一章节或许初看之下略显不同寻常,但重点在于我们更多地聚焦于电磁场的方面,而非单纯的电路层面。我们的目标是巩固静电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探讨这些原理在电力系统及其控制电路的瞬态行为中的实际应用和显著影响。
举例来说,每位研究过开关瞬态的资深工程师都知道,实际阻尼总是大于从稳态损耗角度所能解释的程度。本书将揭示,这部分归因于在瞬态过程中,导体本身及其邻近结构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在继电器、控制和测量领域,长期存在一个难题——即“拾取”或俗称的“噪声”,它指的是电力电路中的不期望信号耦合到控制或测量电路中,从而导致这些电路的损坏或故障。本章将详细分析这种耦合的本质,并探讨如何通过屏蔽来减少或消除这种拾取现象。
我们即将讨论的基础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说明;而在本书的其他适当章节,也将引入其他应用场景。我们的讨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目标在于呈现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后果,包括从该领域原始论文中提取的数值结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