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的世界里,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只是冰山一角。几百年来,数学家们创造了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符号,从箭头、十字到由字母演变的形状,用以表达纷繁复杂的数学理念。据统计,等号是最常见的数学符号,出现在94%的数学表达式中;而括号的使用率也高达近60%,数字却只占据了13%的空间。
这些符号的起源往往伴随着模糊的解释,但在《数学语言探秘》一书中,作者拉乌尔·罗哈斯(Raúl Rojas)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从代表加法运算的希腊十字到零的概念最早的使用,他为我们揭示了数学符号背后的故事。
以nabla符号为例,它是一个倒置的大写希腊字母δ,用作数学运算符。倒置字符是创造数学符号的常见方式,比如倒置的“A”表示“对于所有”,倒置的“T”表示“假”(与“T”代表“真”相对)。nabla原本被称为“tilt”,如今在描述电场和磁场的方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哈斯教授是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数学与统计学教授,同时也是柏林自由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数学荣誉退休教授。几十年来,他在教授数学史研讨课时,不断积累关于数学符号的点滴知识。他一直试图将这些趣闻轶事、小品文和事实整合成一本书,起初用英语和德语写作,但直到他开始用母语西班牙语写作时,书稿才逐渐成形。该书于2018年首次出版,后由爱德华多·阿帕里西奥翻译成英文。
总结:
《数学语言探秘:超越加减的符号世界》一书带我们走进了数学符号的神秘世界,揭示了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隐藏的深厚历史和复杂意义。通过罗哈斯教授的生动讲述,我们不仅了解了数学符号的起源和演变,还感受到了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这本书不仅适合数学爱好者阅读,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0条评论